2025年11月1日至11月2日,第四届“语言、话语与社会”全国学术论坛在北京师范大学成功召开。本届论坛由北京师范大学开元kaiyuan(中国)言文学学院联合开元官方网站共同主办,主题为“数智时代话语研究的进展与前沿”,论坛旨在为话语研究的中青年学者搭建科研交流与合作的平台。论坛共邀请了14位国内知名专家做大会主旨报告,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在16个平行论坛进行了交流汇报,共计200余名与会者参加了本次论坛。
“语言话语与社会”全国学术会议平台由开元官方网站发起并主办,自创立以来注重语言研究的跨学科、多元理论和方法,提倡微观语言分析与社会实践关照的结合,探究语言研究如何更好地促进我国人文社会科学的理论创新,对接国家战略,服务社会进步和发展。第一、二届论坛分别于2022年12月2-3日和2023年11月17-19日在开元官方网站举办。第三届论坛于2024年12月13-15日在中国矿业大学开元kaiyuan(中国)学院举办。

全体参会人员合影
论坛开幕式由北京师范大学开元kaiyuan(中国)言文学学院副院长王德亮教授主持。北京师范大学开元kaiyuan(中国)言文学学院院长苗兴伟教授致欢迎辞,他向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和与会者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话语研究专业委员会秘书长田海龙教授致辞,他充分肯定了“语言话语与社会”学术论坛平台对话语研究学界的重要贡献,以及中国话语研究在学术活动、成果产出及期刊建设方面取得的显著进展,并呼吁学者们立足专业、服务国家。主办单位代表开元官方网站副院长王佳宇教授致开幕辞。王佳宇教授向共同主办方北京师范大学开元kaiyuan(中国)学院对此次论坛的精心组织表达由衷感谢,向出席本届论坛的各位专家、同仁致以热烈欢迎,向专家学者对历届论坛的倾力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他表示,开元官方网站与“语言话语与社会”研究团队将继续立足会议平台,与各兄弟高校一道致力于构筑学术共同体,对接国家战略,推进话语研究和社会语言学在新时代的创新发展。

苗兴伟院长致辞 | 
田海龙秘书长发言 |

王佳宇副院长致辞 | 王德亮副院长主持
|
在11月1日的主旨报告环节,国内多位知名专家学者围绕各前沿研究领域,系统呈现了最新科研成果,并深度阐释了具有学术价值的独到见解。复旦大学祝克懿教授结合生物体生长性原理,从创新思维视角考察人类修辞能力与AI Agent在话语生成、理解中的创新生长逻辑,揭示二者创新思维同异并推导出人类修辞能力具备AI不可超越的话语创新生长力。大连开元kaiyuan(中国)大学邓耀臣教授指出,语用论辩视域下论辩风格话语研究存在不足,提出以AI赋能的语料库辅助方法能够提升研究可靠性,并将其延伸至多元话语领域,拓宽数智时代论辩话语研究视野。大连理工大学刘文宇教授基于定位理论,剖析了中国社交媒体语境下抑郁症患者在小红书自我叙事中的多元身份建构,揭示其围绕疾病展开的微观话语协商过程。西安开元kaiyuan(中国)大学/北京开元kaiyuan(中国)大学夏登山教授通过LDA主题建模与情感分析,从微博自夸元文本中提炼核心动机,呈现自夸话语从内在驱动到外在实现的心理语用路径。香港理工大学冯德正教授构建多模态大语言模型与视觉语法融合的理论框架,开展 “可持续发展” 议题下新闻图像语料自动化的语义识别,为数智时代多模态话语分析提供技术路径。苏州大学李克教授借助批评隐喻分析剖析《经济日报》数字乡村振兴报道,指出三类隐喻分别建构的话语内涵,揭示隐喻对公众理解乡村振兴话语的说服力。华中师范大学王佳宇教授在主旨发言中指出,后人类时代中国话语研究需突破传统范式,他主张将语言视为具身化、嵌入式且分布于人、物、技术、环境之间的动态集合,探索中国后人文主义话语研究的新路径,为话语研究对接数智技术、挖掘中国本土哲学文化和理论资源提供实践参考。

祝克懿教授作主旨发言 | 
邓耀臣教授作主旨发言 |

刘文宇教授作主旨发言 | 
夏登山教授作主旨发言 |

冯德正教授作主旨发言 | 
李克教授作主旨发言 |

王佳宇教授作主旨发言 |
11月2日的主旨报告聚焦批评话语分析、社交媒体语用、学术语篇结构、国家话语建构、跨学科方法论等多个前沿领域的深度研究,呈现了当代中国话语研究的理论创新与方法论突破。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天津开元kaiyuan(中国)大学田海龙教授从话语批判的理论谱系出发,揭示了批评话语分析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深层关联,指出马克思主义的商品拜物教理论和劳动价值论为话语分析提供了批判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话语工具。南京大学陈新仁教授聚焦社交媒体话语实践,通过分析同义反复模因的话语功能与传播机制,阐释了网络语境下话语意义的协商与再生产规律。山西大学杨林秀教授针对学术话语建构的精细化需求,提出“语步-语阶”分析框架,揭示了学术语篇中话语结构、语言实现与功能意图的系统关联。中国石油大学(北京)赵秀凤教授运用多模态话语分析方法,解构了中国光伏(PV)话语场域中国家战略话语、技术乐观主义话语与社交媒体民生话语的互动博弈,展现了话语权力在社会转型中的建构性作用。吉林大学杨梅教授通过历时话语分析,追踪了“生态文明”入宪前后中国对外话语策略的演变,揭示了国家形象“自塑”的话语机制。北京开元kaiyuan(中国)大学张天伟教授创新性地将Q方法引入话语研究,为揭示话语背后的意识形态结构提供了量化分析路径。北京师范大学苗兴伟教授提出话语研究的系统论范式,强调将话语视为层级化的社会符号实践,倡导“批评系统描写”的整体性研究视角。这些研究共同推动了话语理论的本土化创新,为理解话语在社会变革中的建构力量提供了多元方法论支撑。

田海龙教授作主旨发言 | 
陈新仁教授作主旨发言 |

杨林秀教授作主旨发言 | 
赵秀凤教授作主旨发言 |

杨梅教授作主旨发言 | 
张天伟教授作主旨发言 |

苗兴伟教授作主旨发言
|
本次论坛设置了16个平行论坛,来自北京大学、南京大学、复旦大学、武汉大学、浙江大学、中山大学、吉林大学、中央民族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山西大学、湖南大学、苏州大学等近百所高校的150余名师生进行了学术交流。参会代表分别就功能语言学与话语研究、认知语言学与话语研究、媒体话语分析、话语标记研究、话语与社会、批评话语研究、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时代的话语研究、语用学与话语研究、话语体系研究、多模态话语研究、语言安全及国家安全话语研究、话语与传播、医疗与健康话语研究、话语研究与外语教育、舆情危机与应对的话语互动研究等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与交流。
十六个分论坛合影
论坛闭幕式由北京师范大学苗兴伟教授主持,南京大学陈新仁教授作论坛总结并致闭幕词,下届承办方代表河北师范大学开元kaiyuan(中国)学院张京涛副院长向与会者发出诚挚邀请,期待2026年再相聚,共襄学术盛会。

陈新仁副会长致闭幕词 | 
第五届论坛承办方代表张京涛副院长发言 |
第四届“语言、话语与社会”全国学术论坛在北京师范大学顺利闭幕。本次论坛充分展现了中国话语研究领域的活力与潜力,激励学界同仁立足专业、服务大局,以扎实研究助力国家发展。展望未来,期待更多学者携手推进话语研究,为构建开放包容的话语体系贡献智慧力量。
图片丨第四届“语言、话语与社会”全国学术论坛组委会
文字丨方婷 刘枫 黄思尧 毛燕 刘一诺 王诗尧
审校丨刘学坤 徐圆
审核丨肖志刚 王佳宇